欢迎访问美丽乡村调研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吴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吴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时间:2024-05-07  来源: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牢牢抓住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历史机遇,把休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力挖掘和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农游景观和主题活动,提升全区休闲观光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吸引力,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后劲。

  五大成效

  持续优化政策环境。专门编制《吴江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年)》《吴江区休闲农业“十四五”专项规划》《吴江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规划》等专业规划,先后制定出台《关于系统优化农业营商环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市吴江区推进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发展实施方案》等激励政策。

  创建休闲农业品牌。聚焦产业集群集聚式发展,环长漾特色田园乡村带、环元荡美丽乡村群两大片区建设初具规模,苏小花、白相里、长漾里等多个新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和网红打卡点不断涌现,融创桃源森林度假区、蓝城曲水善湾等优质乡村度假项目进展顺利,吴江大米、吴江香青菜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逐步打响,全区休闲农业从“独立盆景”到“连片风景”的发展格局初步成型。

  带动农村增收增效。一大批返乡创业人员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创业的重要载体,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和文化等关联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形成城乡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相互联通的生动局面。休闲农业使农村闲置的破旧民房、濒临失传的文艺技能变成为民增收的经营性资源。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吴江区于2021年成功获评首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区现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和乡村旅游点150余个,其中精品点80余个,走出一条生态赋能彰显“江南韵”、文化赋能还原“小镇味”、产业赋能走出“现代风”的具有吴江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道路。

  资源要素聚合裂变。休闲农业片区化逐步推动农村从零星发展向集群发展转变,空间布局从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向更多适宜发展的区域拓展,创建并丰富众多主题鲜明、类型多样休闲体验新类型、新业态和新模式,从生产要素组合、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组织多样化方面赋能现代农业,极大丰富现代农业内涵。

  四类问题

  科学发展规划不健全。目前全区各板块间发展不均衡情况仍然比较突出,环长漾和环元荡一东一西两大片区发展迅速,其他片区相对落差较大。部分项目周边停车难、用厕难、进出道路标识不明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农文旅融合不够深。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纳入全域旅游规划并实施的意识不强,缺乏将成熟景区游客引向休闲农业基地的引流机制,节庆活动的推介带动机制尚不完善。营销手段主要依靠各经营主体单兵作战,没有统一包装、宣传,呈现“小而散”的自由发散态势。管理和生产人员多由农民自己担任,经营能力参差不齐。

  满足需求档次不够。全区现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和乡村旅游点150多个,大体可归为观光、餐饮、民宿、采摘等四大类,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可利用资源差异性不明显,导致项目同质化、开发低层次化等问题,不能突出“新、特、优”的特点,且与农业生产全生命周期体验结合不够紧。

  发展要素存在制约。休闲农业用地的土地价格较高,指标难以及时落地。部分休闲农业只将一产和三产连接,多以种植基地采摘、餐饮、休闲项目等相结合,与农产品的加工环节连接较薄弱,产品附加值不高。

  七项建议

  以规划引领促进休闲农业升级。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向优势区域聚集。注重因地制宜与多规合一。有条件的板块尽快编制实用型村庄规划,挖掘村庄现有存量,确定休闲农业新建项目选址,把“乡村振兴专项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5%可用于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等一批用地利好政策用好。

  以完善设施促进休闲农业升级。统筹考虑休闲农业项目周边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区、镇、村、点”互通互达公共交通体系,完善慢行道路建设和自驾系统服务信息。吸引本地知名餐饮企业入驻,引导村级经济合作社和本村本土企业参与精品民宿、乡村客栈、房车营地等新业态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吴江休闲农业服务新格局。

  以丰富业态促进休闲农业升级。通过举办休闲农业项目专题推介、小分队点对点招商、引入第三方招商机构等模式,吸引国内外大品牌运营商、知名酒店集团进入休闲农业发展市场。利用大公司完备的营销渠道和专业的运营力量,建成一批高质量、有显示度的休闲农业项目。

  以打造精品促进休闲农业升级。利用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短视频、直播平台等线上渠道,借助沉浸式营销、场景式营销等新兴模式,把营销范围覆盖到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优势,探索加强与周边县区合作,与上海市青浦区、嘉兴市嘉善县等地形成资源互补和文化交流,尝试打造跨省域的长三角乡村旅游路线。

  以主体培育促进休闲农业升级。出台休闲农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奖补政策,吸引经营管理人才投身休闲农业,提高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和水平,解决人才缺乏困难。引进社会资本,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等投资开发休闲农业项目。

  以规范管理促进休闲农业升级。搭建休闲农业服务信息共享平台,为经营主体提供开放性、共享性服务。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构建完善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监测统计制度。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搭建农产品电商供销平台,充分运用VR、5G等新技术、新手段,为产品研发、农产品宣传推广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以统筹合作促进休闲农业升级。聚焦区域合作,围绕环长漾、环元荡、大运河文化带等三大休闲农业发展片区,组建行业同业协会,发挥各自在市场、农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抱团、打包参与宣传推介和品牌营销。聚焦产业融合,推动建立农业产业异业联盟,鼓励物流配送企业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终端”,形成线下联展、线上联销的新型发展模式。

  


原文链接: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4/4/30/art_13277_112322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美丽乡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美丽乡村调研网 mlxc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